|
農業農村部2019農業主推技術:池塘“魚-水生植物”生態循環技術一、技術概述
池塘“魚-水生植物”生態循環技術是基于共生原理,涉及魚類與植物的營養生理、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綠色農業新技術,就是在養殖池塘立體栽培植物,將漁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利用魚類與植物的共生互補,進行池塘“魚-水生植物”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實現傳統池塘養殖的生態、休閑和景觀“三化”融合,互惠互利。
該技術以“魚-水生植物”共生為基礎,經歷了8年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形成了成熟的推廣模式。近5年在重慶累計推廣41.4萬畝,總產值70.3億元,新增純收益11億元,帶動2.5萬養殖戶實現增收。在四川、云南、新疆等20幾個省市累計推廣近百萬畝。
以重慶為例,2016-2018年,使用該項技術畝產水產品1286公斤,畝產蔬菜(水稻等)907公斤,畝均產值1.9萬元,同比增長9.4%,畝純收益5024元;較技術推廣前新增產值7560.5元、新增純收益3732元,分別提高 92.5%和141.3%。畝均節約水電等支出60%以上,三年通過植物消納利用水體N、P約1442.8噸,有效緩解池塘水體富營養化,保障漁業生態安全。通過池塘水體營養物質再利用,減少廢水排放約4.2億立方米,將治理與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對保育水產養殖水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二、技術要點
(一)植物栽培技術路線
1.浮架制作工藝
圖1 PVC管浮床制作方法
1.表層疏網:用2-4cm聚乙烯網片制作。
2.底層密網:用<0.5cm的聚乙烯網片制作。
3.PVC管框架:直徑50-90mm的PVC管。
1.1平面浮床
1.1.1PVC管浮床制作方法
通過PVC管(50-90管)制作浮床,上下兩層各有疏、密兩種聚乙烯網片分別隔斷吃草性類魚和控制莖葉生長方向,管徑和長短依據浮床的大小而定,用PVC管彎頭和粘膠將其首尾相連,形成密閉、具有一定浮力的框架。詳見圖1。
綜合考慮浮力、成本和浮床牢固性的原則,以75管為最好。
此種制作方法成功解決了草食性、雜食性魚類與蔬菜共生的問題,適合于任何養魚池塘。
1.1.2 竹子浮床制作方法
選用直徑在5cm以上的竹子,管徑和長短依據浮床的大小而定,將竹管兩端鋸成槽狀,相互上下卡在一起,首尾相連,用聚乙烯繩或其他不易銹蝕材料的繩索固定。具體形狀可根據池塘條件、材料大小、操作方便靈活而定。詳見圖2。
圖2 竹子浮床
1.表層疏網:用2-4cm聚乙烯網片制作。
2.底層密網:用<0.5cm聚乙烯網片制作。
3.竹子框架:直徑50-70mm的竹子。
1.1.3 其他材料浮床
凡是能浮在水面的、無毒的材料都可以用來制作浮床如廢舊輪胎、XPS塑板、泡沫板、塑料筐、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質生態浮板及其他成品材料等,可根據經濟、取材方便的原則選擇合適浮床。
1.2 立體式浮床
1.2.1拱形浮床
圖3 拱形浮床
在PVC管浮床(圖1)的基礎上,在其長邊和寬邊的垂直方向分別留2個和1個以上中空接頭,用PPR管或竹子等具有一定韌性的材料搭建成拱形的立體框架,如圖3所示。
1.2.2三角形浮床
在PVC管浮床(圖1)的基礎上,在其長邊和寬邊的45°方向分別留2個和1個以上中空接頭,用PVC管或竹子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搭建成三角形立體框架,如圖4所示。
圖4 三角形浮床
2.栽培植物種類選擇
栽培植物種類應選擇根系發達蔬菜瓜果花卉等,利用根系發達與龐大的吸收表面積,進行水質的凈化處理,我們開展試驗主要選擇品種為空心菜。
圖5.池塘水上稻谷種植
養殖戶也可以根據生產和市場需要,選擇其他植物,一般夏季種植綠葉菜類有空心菜、水稻等,藤蔓類蔬菜有絲瓜、苦瓜等;冬季種植蔬菜有西洋菜、生菜等。
3.栽培時間
空心菜、絲瓜、苦瓜等夏季蔬菜,4月下旬以后,水溫高于15℃時開始種植;西洋菜等秋季蔬菜,10月下旬以后,溫度15℃以上時,開始種植。其他種植品種根據生長季節和適宜生長溫度栽種。重慶氣候溫暖,魚池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冬季不結冰,可實現全年種植不同種類植物。其他地區應根據水溫靈活確定種植時間。
4.種植比例
根據池塘種植面積梯度對比試驗結果,梯度試驗在池塘溶氧、氨氮、透明度等水質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溶氧基本上在5.4mg/L以上,透明度由15cm增加到30cm以上,而兩種梯度之間,10%梯度試驗塘在透明度、氨氮方面均較5%有明顯改善,因此較肥池塘開展水上種植,種植面積控制在5%-15%較為適宜,能起到較好的凈水和生長作用,根據池塘水體肥瘦程度可適當的增減種植比例,但應控制在池塘面積的20%以內。
5.植物栽培技術方法
主要采用移植的方式栽種。
如PVC標準浮床可采用扦插栽培、種苗泥團移植和營養缽移植等方法進行池塘蔬菜無土種植,后兩種采用營養底泥作為肥料,成活率較高。
扦插栽培指直接將空心菜種苗按20cm-30cm株距插入下層較密網目,固定即可。
營養缽移植主要是將蔬菜種苗植入花草培育缽,將缽內置入泥土(塘泥),按20cm-30cm株距放入浮床。
泥團移植主要是指將種苗植入做好的小泥團(塘泥即可),按20cm-30cm株距放入浮床。
營養缽和泥團移植方法成活率較扦插栽培方法高,而后者最省時省力。
6.浮床清理及保存
在收獲完蔬菜或者需要換季種植蔬菜時,應通過高壓水槍或者刷子將架體上以及上、下兩層網片上的青苔等雜物清理掉,陰涼處晾干;若冬天未進行冬季蔬菜種植應將浮床置于水中或者將其清理加固處理后,堆放于陰涼處,切不可在室外雨淋日曬。
7.捕撈
一般使用抬網捕撈,捕撈位置固定,而魚菜共生浮床對捕撈沒有影響。如拉網式捕撈,可將浮床適當移動,對捕撈影響也不大。
三、適宜區域
全國所有精養池塘,尤其是老舊池塘。
四、注意事項
1.上下兩層網片要繃緊,形成一定間距,控制植物向上生長和避免倒伏。
2.浮架應呈帶狀布局,可以整體移動,以便根據需要變換水域和采摘。
3.加強對水質變化的觀察和監測,了解實施效果。
4.注重多模式融合,耦合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底排污生態化技術改造等,可實現養殖尾水循環使用或達標排放。
圖6. 池塘“水上稻谷+工程化+尾水治理”多技術融合模式
5.結合休閑漁業基地建設,注重景觀、休閑化工程打造,種植品種多樣化,搭配多種植物造型,就地消化利用,提升景觀、休閑化水平和經濟效益。
圖7.池塘水上草莓
6.注重產品打造和綠色健康養殖生產方式宣傳,提升植物產出品經濟價值,從而提高池塘綜合生產效益。
圖8.池塘水上空心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