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升級:用池塘水體容積來提高產量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基本原理(二) 8.采用多級養殖的生產策略可以減少生產季節池塘廢棄物累積的風險,因此會在同一個時間內養殖2種~3種不同規格的魚類。我們認識到在IPRS中放養不同批次的魚類達到商品規格后連續上市的價值。采用這種方法,一套IPRS系統內會養殖不同大小的魚類,不過就像一個養豬場那樣,不同大小的豬是相互分開的。這是因為將不同規格的豬分開飼養,豬的生長表現最佳,牛和禽類的表現也類似。如果將小的魚種放入較大的魚群中,總是有較大比例的小魚被大魚捕食。因此大小分批養殖就能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集污系統水下視圖 9.眾所周知,池塘養殖模式的分型能獲得2倍或3倍的產量。單純討論每公頃的產量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除非能夠明確池塘的平均水深。池塘養殖中水體的容積才是最關鍵的因素。所以,如果我們衡量傳統池塘的產量,其范圍在每立方水體0.5kg~0.6kg。 采用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按池水容積計產量可以達到平均每立方米水體1kg~1.5kg。假設按這個標準,那么平均水深1.7m~2.0m、配備了合理的IPRS設備及管理系統的池塘,一年的產量達到20,000kg/公頃~25,000kg/公頃將很常見。在一個多級養殖的IPRS系統中,一年內養殖3茬~4茬將很正常。 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規模大小的設計很重要,越精確地知道整個池塘的水體積越好。體積越小,單位體積的成本越高。IPRS大系統的成本在每立方米70美元~80.5美元,與此相比,小系統的成本大約在每立方米280美元~350美元。目前,商業化規模的流水槽的尺寸一般在5m×25m×1.5m(注:包括集污池)。在流水槽中的前22m長的區域內養成魚類,而余下的3m區域用于收集清除魚類代謝物。 IPRS系統采用了鼓風機,因為它們在充氣、混合和驅動水體運動方面都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設備。如果配置合理,它們在22m長的跑道養殖區能有效地提供9次/時~10次/時的水體交換率。配備鼓風機的目的,既是為了優化魚類的生長效率,也是為了收集和去除魚類的糞便,并以一定的水交換速率給養殖水體提供充足的溶氧。 10.本項技術建議將濾食性魚類作為其中的一個技術組成部分。我們力圖在IPRS系統中養殖更多的吃食性魚類,不管這種魚類是鮰魚還是其他吃食性魚類,但它們攝入了飼料后就會排泄出大量的廢棄物。通常,它們只能把攝入飼料重量的25%~30%保留在體內,也就是說,它們會把飼料中的70%~75%排泄出去。其中有些排泄物質是氣態,如二氧化碳,但大部分是液態(溶解態)和固態的廢棄物(如糞便)。 我們會盡可能地收集、去除這些糞便類固形物。但在池塘養殖條件下,溶解的部分或液體部分是很難經濟可行地被收集。此時,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浮游動植物的繁生,從而吸收、固定水體中可獲得的這部分養分,然后通過放養濾食性魚類來有效地攝取浮游生物。羅非魚就是這種濾食性魚類的很好例子,同時又能在市場上出售。也有一些其他種類的濾食性魚類,它們在利用浮游生物方面也是非常高效。 這在生產中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技術了。在不增加額外飼料的情況下,這些濾食性魚類能夠提供占吃食性魚類重量20%~25%的額外產量。所以,養殖濾食性魚類既能收獲額外的魚類產品,同時還能通過加快水體中未被充分利用的廢棄物轉化為浮游生物而被重新利用,從而有利于改善養殖水環境。 池塘內氮循環 IPRS池塘結構的優化改造:用池塘水體容積來提高產量 最適水深——在建設利用IPRS技術進行商業化養殖的池塘時,需要仔細考慮其池塘的結構。同樣,在將傳統池塘改造成為可用于循環流水養殖系統的池塘時,一些重要的因素也要在設計時加以考慮。目前已知,只要系統內的水體能被充分地混合和增氧的話,那么其水體的容積越大,它們處理養殖魚類的廢棄物的能力就越大。 為了能充分利用這種養殖方式的這一優點,當老池塘的平均水深小于1.5m時,就要將其加深或改造到平均深度1.5m~3.0m。因為IPRS技術是一種流水養殖方式,同時要求全池水體都能參與混合流動,因此池塘深度的增加及由此增加的水體容積將能使其比小容積(淺水)池塘以較小的風險養殖更多的魚類。 過去人們認為,將池塘深度設計成使陽光穿透到池塘底部的面積最大是一個精明的設計。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沒有遵從這一傳統的設計理念,而更看重整個池塘有較大的水體積;诖,只要池塘能被有效充氣和不斷的混合,那么池水越深,池塘的生產潛能就越大。所以我們推薦的IPRS池塘其設計標準是平均水深為2m~3.0m。IPRS養殖系統水體被不斷地混合和充氣,能使系統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快速處理的能力得到增強。 |